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国画收藏》微杂志 | 要红宇:来自大草原的祝福

来源:文化月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本期关注 第21期 | 要红宇 要红宇,现为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中国女画家协会常务理事,清华美院书画高研班导师,中国美协会员。 作品入选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美

|本期关注 第21期 |

要红宇

要红宇,现为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中国女画家协会常务理事,清华美院书画高研班导师,中国美协会员。 作品入选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美展四十多次,并多次获金,银,铜,优秀奖。在“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连续两次被评为获奖提名作品。 作品特邀参加“上海世博会中国美术作品展览”,特邀参加中国文化部主办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特邀参加“浩瀚草原--中国美术作品展览”等大型美展。 2013年为“内蒙古重大历史文化题材美朮创作工程”创作完成大型国画《周恩来包钢剪彩》。 为“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美术创作资助项目”创作完成235cmx620cm大型工笔重彩作品《走向盛世“那达慕”》。 曾受邀赴德国,法国,俄罗斯,蒙古国、香港等地参展、考察。2013年被评为内蒙古“第三届乌兰夫艺术基金会杰出贡献者”。个人传略及作品先后入编《新版传世名画》《中国当代美术全集·现代重彩卷》《文化强国》《人民艺术》《文化月刊》《收藏》等。由中国文联出版社编撰出版的《中国美术选集》等50多种大型画集,作品被中国文化部,中国美术馆、中国美协、中国工笔画学会、浙江美术馆、厦门美术馆,内蒙美术馆等机构收藏,同时在《美术》《国画家》《美术大观》《中国书画报》,及香港《大公报》等多家刊物发表,并被海内外人仕收藏。

艺路独行 追朴厚之美

--记工笔画家要红宇

文/ 杨硕

《草原的祝福》 90X90cm 2014年 要红宇

中国工笔画历史悠久,唐宋时期达到鼎盛。随着改革开放后西方文艺思潮的涌入,当代工笔画与传统绘画的面貌已大不相同。当代工笔画本身所具备的绘画性,使得它可以更加细腻、深入地渲染艺术情绪及当代丰富的生活层面和时代精神。因此工笔画越来越受到收藏家和投资者青睐。但工笔画的创作难度大,非基本功扎实,绘画修养高不能出精品,因此优秀的工笔画家并不多见。

《草原女搏克手》 225x220cm 2008年 要红宇

要红宇是中国当代工笔画界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她的作品以草原蒙古民族为题材,因其风格厚重、粗旷,人物造型简约,极具力度而被画界称为“粗工笔”。这一独特的绘画风格即是她艺术特质的体现更是她对蒙古民族精神的深层理解和诠释。

《吉祥那达慕·赛场·晨》 231x195cm 2014年 要红宇

唯美、装饰、精细是传统中国工笔画的绘画特点,她早期作品的画风也是如此。作品《缘》《秋日私语》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的《风亦沉醉》即是她这一时期的代表作。经过十几年的潜心探索,她的绘画艺术已臻成熟。是一次草原之行,让她毅然改变了创作方向。

《寂》150x79cm 2016年 要红宇

2004年,出生于内蒙古的她,还是第一次去了草原,第一次参加了“那达慕”。正是这次草原行激活了她深藏于心底,如火般的创作激情。蒙古汉子魁梧的身躯,彪悍的气质,姑娘们饱满的体型,质朴、大气的美,让她感动不已夜不能寐。 以少数民族为题材的画家不少,但大多注重描绘其独特而美丽的服饰。要红宇关注的却是更深层的东西。

《蒙古搏克系列·山丹》203x130cm 2017年 要红宇

她无视当下画界的唯美潮流,更无视当时喧嚣的绘画市场,放弃了原本熟悉的创作题材和成熟的绘画风格,潜心画室,重新开始探索最能表达她对蒙古民族深刻感受的绘画语言。十年,十年磨一剑。从《草原女搏克手》系列,到之后的《七月阳光》,再到连续两届在“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获得获奖提名的作品《草原上的额木格太》《吉祥那达慕·赛场·晨》,一件件作品印证着她探索的足迹。这让我们不得不叹服于她的勇气,同时更欣赏她在艺术上不随潮流的自信和笃定。

《相约那达慕系列--3》200 x120cm 2018年 要红宇

她的书法从柳公权入门,后转习颜真卿,再临李北海。通过对其朴厚、雄宏、宽博一路书风的选择,可见其性格和艺术特质。也许正是她这种与蒙古民族的性格相契合的艺术特质,才使得她在蒙古题材的绘画艺术上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文章来源:《文化月刊》 网址: http://www.whykzz.cn/zonghexinwen/2020/0927/522.html

上一篇:李小华|中国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收藏投资潜力的
下一篇:最美农经人︱乐云飞:执着追寻人生梦 尤向三农寄

文化月刊投稿 | 文化月刊编辑部| 文化月刊版面费 | 文化月刊论文发表 | 文化月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化月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