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双城的理想·“巴”与“蜀”的隔空对话(4)

来源:文化月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1-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对规模化运营充满期待的李晖非常期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所带来的新机遇。 巴蜀儿女自古血脉相融,重庆人在成都有几个亲朋好友,或者成都人在重庆

对规模化运营充满期待的李晖非常期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所带来的新机遇。
巴蜀儿女自古血脉相融,重庆人在成都有几个亲朋好友,或者成都人在重庆有几个三姑四姨七舅老爷都是寻常。诗人李元胜出生在四川武胜县,1983 年从重庆大学毕业之后进了重庆日报社工作,一直生活在重庆。
李元胜曾获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等大奖,2000 年起开始自然生态摄影和田野考察,出版《昆虫之美》《中国昆虫生态大图鉴》等书,获两项全国出版奖。真正让李元胜从诗坛走向大众视野被广泛认识的是他的诗《我想和你虚度时光》,2016 年 5 月获得了年度(2015)最具影响力华语诗人大奖。李元胜认为,“虚度时光”从某种意义上唤起了时代的情感共鸣,体现了当下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摄影/岑健豪
除了专职写作,李元胜还有一重身份是阅读推广活动品牌“少数花园”创始人。2012 年创办于重庆南坪东路的少数花园,由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和重庆大学出版社所属公司投资创办,曾发起了著名的重庆慢阅读运动,以富有思想性的阅读活动名噪一时,吸引了各界人士的参与。经过数年发展,少数花园已成为重庆颇有影响的文化活动平台,目前除在重庆网红景点弹子石老街与大众书局共同打造的少数花园活动大本营外,和重庆十多家文艺场所均有合作关系,接待过上百位全国著名的作家、诗人、民谣歌手,被重庆媒体誉为“重庆的文学会客厅”。
摄影/王进
因为和成都友人来往频繁,也经常到成都参加诗歌活动,李元胜对于两个城市都有相当的了解,他认为巴蜀文化原本就同属一个系统,其文化共性大于个性,融合多于独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地域之间的文化差异越来越小是大势所趋。举例来说,四川盆地一向有盆东之巴好武、盆西之蜀好文的传统,“年轻的时候我们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写诗,重庆崽儿写啥子诗哦,酸,不耿直,但实际上这 20 年你能明显感受到重庆变得文质彬彬了,大家从心里面看得起读书人了,也会欣赏‘虚度时光’了。”很多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群被吸附到年轻的直辖市,人口比例发生急剧变化,让重庆的文化风尚为之一新,“以重庆方言为例,上世纪 80 年代我刚刚参加工作那会儿,解放东路的口音和解放西路的口音都有微妙区别:解放西路因为有重庆日报社存在,‘下江人’汇聚,大家说的重庆话带有明显外地口音;而解放东路就是老重庆下半城口音的天下,比如会把‘二’(er)念成类似于‘叻’(le)。现在你去解放碑再也听不出有这种口音的差异了,在外地人听来,四川话就是四川话,听不出来重庆方言和成都方言之间细枝末节的区别。这是一个方言大消亡、文化地域特征大消融、区域文化加速融合的时代,城市化进程和区域间的互通有无加速了这个过程。与其徒劳地试图留住区域文化特征,着意打造巴与蜀的差异,不如更多地考虑巴蜀文化如何共同面对世界。”

文章来源:《文化月刊》 网址: http://www.whykzz.cn/zonghexinwen/2020/1102/588.html

上一篇:从记者到恐龙专家,吃4000年前的肉,百篇SCI提高
下一篇:王连根-全国网络美展百杰艺术家

文化月刊投稿 | 文化月刊编辑部| 文化月刊版面费 | 文化月刊论文发表 | 文化月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化月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