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烹饪研究——宵夜:古人奢侈的一餐~6月刊速递抢(2)

来源:文化月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6-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唐代长安的晨钟暮鼓,不仅是京城百官上朝的时钟,也是城门及宫门开启的信号,还是夜禁开始与结束的标志。至今在西安城市中心仍矗立着的钟鼓楼,是

唐代长安的晨钟暮鼓,不仅是京城百官上朝的时钟,也是城门及宫门开启的信号,还是夜禁开始与结束的标志。至今在西安城市中心仍矗立着的钟鼓楼,是封建时代宵禁制度的遗物。

安史之乱后,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掌控力每况愈下,坊市制度越来越难以为持。《唐两京城坊考》记载,安南崇仁坊集市繁盛,“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宵禁开始松动,人们逐渐有了活泛的夜间活动空间。

唐代统治者制定的宵禁制度,针对的对象只是庶民百姓,处于社会上层的官员显然不在此列。有地位的官员们不仅不受宵禁限制,而且还能够吃上夜宵——唐代称之为“夜宴”,这种情景在唐代诗词中屡见不鲜。比如,唐代韦庄《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

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红烛布,舞衣晴曳碧天霞。

却愁宴罢青蛾散,杨子江头月半斜。

又如唐武则天《早春夜宴》:

九春开上节,千门敞夜扉。

兰灯吐新焰,桂魄朗圆辉。

送酒惟须满,流杯不用稀。

务使霞浆兴,方乘泛洛归。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绘制的《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官员韩熙载家设夜宴载歌行乐的场面。此画绘写了一次完整的韩府夜宴过程,即琵琶演奏、观舞、宴间休息、清吹、欢送宾客五段场景,为后世留下了那个时代官员家庭夜宴细节的直观场面。这说明在唐以后的官员阶层,以宵夜为媒介,人际之间的唱和酬酢,已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生活状态了。

北宋时期市民的宵夜生活

北宋时期,靠兵变夺取江山的统治者以重文抑武治国方略,军事上“积弱”经济上“积贫”,这种奇特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的不平衡,使得北宋被称为“历史上最软弱的一个朝代”,但在科技、文化、艺术方面表现突出,成为中国历史上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最繁荣的朝代之一。陈寅恪先生说过:“华夏民族的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从文化史角度看,北宋文化卓绝丰赡的风貌气质实在是别开生面,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迹和异数。

北宋都城汴京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最大的城市,人口数量超过百万,城中各式各样的店铺多达6400家。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流传至今,为了解当时汴京商业市肆的繁盛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北宋初创,赵宋对自己的执政能力充满自信,放宽了宵禁政策,将宋以前的“?一更”?宵禁,?改为了“?三更”?宵禁,向百姓扩大了夜间的开放程度,为了方便市民夜间贸易,汴京城门很晚才关,而城内却无时间限制(汉代皇宫中值班人员分四个班次,?开班、三次交班、收班,叫“五更”,一夜有五更,两更之间的时间为2.4小时。戌初一刻为一更,亥初三刻为二更,子时整为三更,丑正二刻为四更,寅正四刻为五更。一更是现今天北京时间19点左右,三更为现在夜间12点左右)。

宋代文学家孟元老《东京孟华录》记载,马行街“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在潘楼街,“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水浒传》中元宵节京城万人空巷、花市如昼的盛况绝非虚构,它真实地发生在公元十一、十二世纪的开封,只是那时称作汴京亦或东京。当时北宋都城的繁华生活穷奢极侈,让人瞠目。

北宋京都市民夜生活踊跃,当然会有夜宵可资享用。《东京孟华录?州桥夜市》记载的夜宵吃食实在丰富:

出朱雀门,直至龙津桥。自州桥南去,当街水饭、爊肉、干脯。王楼前貛儿、野狐、肉脯、鸡。梅家鹿家鹅鸭鸡兔肚肺鳝鱼包子、鸡皮、腰肾、鸡碎,每个不过十五文。曹家从食。至朱雀门,旋煎羊、白肠、鲊脯、冻鱼头、姜豉、抹脏、红丝、批切羊头、辣脚子、姜辣萝卜。夏月麻腐鸡皮、麻饮细粉、素签沙糖、药木瓜、鸡头穰沙糖、绿豆、甘草冰雪凉水、荔枝膏、广芥瓜儿、咸菜、杏片、梅子姜、莴苣笋、芥辣瓜旋儿、细料饳儿、香糖果子、间道糖荔枝、越梅、刀紫苏膏、金丝党梅、香枨元,皆用梅红匣儿盛贮。冬月盘兔、旋炙猪皮肉、野鸭肉、滴酥水晶鲙、煎夹子、猪脏之类,直至龙津桥须脑子肉止。谓之杂嚼,直至三更。

历史上的北宋,由于施行宽松的宵禁制度,繁盛的商业市肆,让历代被尊为“?奢侈一餐”?的宵夜走下神坛,成为普罗大众的寻常消费。以普及程度而论,北宋成为普通百姓一日能食四餐的源头。

文章来源:《文化月刊》 网址: http://www.whykzz.cn/zonghexinwen/2021/0610/828.html

上一篇:第二季还没来,《月刊少女野崎君》就惨遭真人
下一篇:萌芽幼植园里观植物

文化月刊投稿 | 文化月刊编辑部| 文化月刊版面费 | 文化月刊论文发表 | 文化月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化月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