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桥梁建设背后的创造伟力与济世情怀 ——中华(2)

来源:文化月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现今,即便是那些已经成为文化遗产的桥梁,在给人们带来各种审美愉悦、精神向往与情感寄托之时,其往来通达、让人类获得更大的行动自由的交通本质

现今,即便是那些已经成为文化遗产的桥梁,在给人们带来各种审美愉悦、精神向往与情感寄托之时,其往来通达、让人类获得更大的行动自由的交通本质,也将亘古永存。

二、桥的基本作用在于流通——让人流、物流得其所畅

本质上作为交通载体、通行中介的桥梁,基本作用在于流通——让人流、物流能够得其所畅。桥是帮助人们跨越障碍和阻隔、通达他处的人造建筑物。“桥梁是跨越河谷的人工构造物,是架空的路,让行人、车辆、渠道、管线等安全通过。”[5]从桥上通行而过的既有人流也有物流。没有桥,人们就会为特定的自然环境所束缚,无法与外界便捷往来,隔绝自己,陷于幽闭,不能顺利通行到别处去接触与体验外界的种种未知,采集、挪移及运送生产和生活资料都将遭遇诸多不便,从而一定程度上造成自身生存、发展空间的受限。因此,建桥、造桥,以便让人流、物流得其所畅,进而让世人能够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可谓中华民族济世情怀的具体体现。在中国古代,不少重要城池外围都修建有护城河,护城河上悬有吊桥。吊桥放下即可令城里城外人员往来、物资出入和信息递送,吊桥收起即可造成上述流通的阻断——避免外来危险或外界入侵。毫无疑问,吊桥的创设可谓具体而微地体现了中国古代先民对桥梁所具有的基本作用——流通作用的一种极其灵活自如而巧妙的驾驭。吊桥建造看似寻常,但它的设计与使用却能鲜活地反映中华民族对桥梁基本作用的深邃思考和创造性驾驭。

根据考古研究而知,地面河流、沟壑所造成的阻隔之苦是中华民族先民们建造桥梁的根本动因。而修建桥梁的主要诉求是帮助人们克服障碍、跨越阻隔,让人流、物流能够顺畅流通,进而给人们带来更多福祉。这一情由,至今亦然。以地理环境为河流、沟壑阻隔情况比较严重和突出的重庆为例,流通不畅之苦尤甚,进而转化成建桥、造桥的强大内驱力——桥梁建设格外受重视。在重庆,不仅建桥的历史久远,而且所造桥梁数量相当惊人,建桥的工艺技术也令人叹服。目前,重庆大大小小的桥梁总数已超过1万座,其中有多项“世界第一”,如世界最大跨径的混凝土拱桥——万州长江大桥,世界最大跨径公轨两用结构拱桥——菜园坝长江大桥,世界最大跨径拱桥——朝天门大桥等。重庆境内的桥梁几乎涵盖了世界上所有类型的现代桥梁,如拱桥、梁桥、斜拉桥、悬索桥等。据茅以升桥梁委员会认证,重庆是目前世界上桥梁数量最多、桥型种类最多的城市,是公认的“中国桥梁博物馆”,有“中国桥都”之誉。在重庆主城区,桥梁几乎成为人们每日通行所必经。各种材质、各式造型、各类工艺的桥梁不仅便捷了交通,将城市各个片区紧密相连,而且带给整个城市以蓬勃的生机和昂扬的活力,有力助推了重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多年来,坚韧、乐观的重庆人正是在“遇水架桥”的果决中,不断为自己开辟出持续发展的广阔天地。

桥梁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密切了人与人的联系,也密切了人与物的联系,在降低整个社会流通成本的同时,能够让所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更有生机和活力。放眼中华大地,在江河湖海之间,一座座拔地而起、凌水而立的桥梁,极大增进了区域内及区域间的人流、物流效率,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必备的交通要素。

三、桥的文明价值在于连通——让科技与人文携手、历史与现实相牵

从远古至当今,桥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历史见证,桥的发展历史也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

一方面,桥梁让科技与人文携手,桥梁因科技而生成,却因人文而更加“光彩照人”。当今世界,没有科技支撑的桥梁与未经人文涵化的桥梁,都是无法想象的。首先,桥梁建设不仅需要科技的伟力,也需要人文的彩妆。如果说科技成就了桥梁的筋骨和血肉,人文则赋予了桥梁以气韵与魂魄。从桥梁的发展历史来看,不管是官方建桥,还是民间修桥,也不管是巍巍巨桥,还是纤纤小桥,桥梁从来都是科技与人文有机交融的产物。每一座桥梁,无论它是“高大上”,还是“土凡俗”,也不管它是出自科技巨擘之手,还是完成于普通工匠之事功,都有自己特定的技术含量,或高端,或低浅;也都有自己浸染着人文色彩的往事,或为凡夫俗子的生计计,或为国强民富的梦想谋,只不过它们的具体情形会千差万别——有的会令世人皆知,有的则“不足为外人道也”。其次,桥是人类顺应自然、改造自然、人化自然的产物,桥梁记录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是人类历史发展和人类文明盛衰的重要见证。桥不仅是人类为解决衣食住行基本生活需要中的“行”之需要而创造的实用建筑,亦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矗立在科技之肩的人文艺术品,体现着人类的创造灵感和审美品位。桥梁上的各种装饰、雕镂,往往能够反映特定时代人类精湛的建筑工艺水平与审美艺术水准。从中国古代的河北赵州桥、北京卢沟桥,到现代的南京长江大桥、重庆嘉陵江大桥,再到上海杨浦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香港青马大桥、港珠澳大桥等著名桥梁,都是如此,且它们已经成为陆地、江河、海洋上的壮丽景观,成为所在城市或所在区域的标志性建筑,见证着中华民族特定历史阶段的文明进步。

文章来源:《文化月刊》 网址: http://www.whykzz.cn/qikandaodu/2021/0204/667.html

上一篇:从地铁文化中引发的艺术管理思考
下一篇:美丽公路建设文化植入集成技术及应用

文化月刊投稿 | 文化月刊编辑部| 文化月刊版面费 | 文化月刊论文发表 | 文化月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化月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