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医护人员语言文化素养提升对策研究(4)

来源:文化月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9] 王军,段志光,刘星,等. 大学新生中医药文化自信集中教育探究[J]. 医学教育管理,2019,5(6):502-506. [10] 夏晓琳,马力克,邓广瀛,等. 国学

[9] 王军,段志光,刘星,等. 大学新生中医药文化自信集中教育探究[J]. 医学教育管理,2019,5(6):502-506.

[10] 夏晓琳,马力克,邓广瀛,等. 国学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程实践研究[J].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27(5):796-799.

[11] 孙志楠. 高等医学院校英语教师跨文化素养培育路径[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9,35(3):357-358,370.

[12] 郑文龙. 中医文化传承断层的原因与思考[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5):1-2,12.

[13] 张红梅. 提高门诊咨询台护士的语言沟通能力水平的相关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4):193-195.

仔细审视和深入研究当前的医患纠纷的案例时,不难发现,医患关系的改变不仅仅只依赖对医护人员专业技术方面的要求,患方在很大程度上对医护人员的职业素养、心理素质,甚至人文素养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往我们总是忽略医生、护士除了专业技术以外的其他方面,其实也应要求医护人员提升职业素养,但是他们的职业素养是何时形成的?它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呢?如何丰富和发展呢?究其根源,在培养医护人员的大学阶段和就业后的岗位培训中,应当将文化素养,包括语言文化素养,同培训专业素养一样,抓好源头,在校园打下良好的文化素养基础;就业后不断培训,常备不懈。1 文化素养与语言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主要强调文化体系中的核心素养,是根植于社会个体内心的修养,包涵了知识、情感、道德、人格和气质等多方面的元素,语言文化素养是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医护人员而言,文化素养既涵盖了其专业文化素养,也包含自身其他各个方面的人文素养,即是“仁”与“术”的统一。而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文化是语言的根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蕴含着多元的文化信息。同时,语言文化素养是语言文化功能的主要体现,语言文化素养通过各种媒介反映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文化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个体的语言文化素养。对医护人员而言,语言文化素养从个体表现内容上主要有四个方面,即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传统文化素养内化与吸收、语言文化社会功能规范与教育、医患沟通环境及语境。简而言之,提升医护人员的语言文化素养对于其综合素质的提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尤其对于医护人员的职业发展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2 医护人员语言文化素养现状2.1 医护人员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欠缺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是实际应用中对于表述能力、沟通能力、书写能力等各个方面的综合体现。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医护人员更多侧重于书面表达能力的学习和专业素养的培训,而语言表述能力则没有得到有效的训练。在写作方面,由于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用计算机书写往往要快于手写,这使得医护人员的写作能力的发展停滞不前,受到很大影响,“提笔忘字”的现象时有发生,错别字、用词不当现象更是普遍。当然,最重要的是,医护人员的语言沟通能力培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失。在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沟通方式看起来更为“方便”,微信、QQ、语音等社交媒介非常有效地规避了面对面的语言沟通。但是医患沟通往往是即时的、面对面发生的,尤其对于医护人员而言,工作中面对的是不同阶层、年龄和职业的患者,这对于医护人员的反应能力、获取信息、加工和反馈以及语言沟通表达能力有着高标准、严要求。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欠缺限制了医护人员的思维方式、知识获取和表达能力,成为制约医护人员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医护人员缺乏系统性传统文化知识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瑰宝。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已然上升为国家层面对每个人的要求,这于国于民都意义重大。随着多元化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医护人员缺乏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性学习。在学校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分数决定一切”的各级选拔模式给医护人员的思想带来了功利性的影响,医护人员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功利性”,只愿把大多精力放置于“专业能力”的提升,而很少人愿花时间去涉猎其他知识,医护人员的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实际上对于医护人员而言,其专业理论知识固然重要,是职业发展的根基,其实践能力的培训则更是重中之重,这其中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医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中医讲究“望闻问切”,中医古文饱含优秀传统医学知识和“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等核心文化素养,对培训医护人员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医护人员缺乏系统性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在医患沟通中形成短板,甚至直接影响到整个医疗行业是否能和谐健康地运行 医护人员对语言文化社会功能认识不足语言是沟通交流的媒介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际关系的建立以语言交流为基础,有效的沟通离不开丰富的语言。医护人员是医疗行业的主力军,这对医护人员的语言文化素养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大多数医护人员认为汉字的书写正确与否与习得和记忆有关,而与社会文化关系不大,这说明医护人员对语言文化的社会功能认识不够[1]。尤其是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医闹”一度成为社会热点,对医疗行业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据文献显示,医疗纠纷的成因大多是由于沟通不足或沟通方式欠缺造成的。由此可见,对医护人员语言文化社会功能的教育和培训是至关重要的。3 医护人员语言文化素养的影响因素3.1 多元文化视域下遭遇“汉语言”危机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医护人员群体的价值观体系正在由一元主导向多元并存转变,这种多元文化弱化了“汉语言”的功用。目前基层医护人员主要以“90”后为主,有其鲜明的个性,有较强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尝试能力,刚从大学校园走出,校园的人文环境及语境对其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就业后工作中的培训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医护人员群体“赶时髦”和“从众心理”较强,对语言的学习也有其鲜明的特点,通常大多人认为汉语作为母语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已经打下坚实基础,工作后培训意义不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了弱化了“汉语言”在医护人员文化素养中的地位,汉语言承载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祖国医学知识,对医护人员尤为必要,这种“危机”必然会影响到医护人员的语言文化素养,没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语言文化素养表现会更加苍白无?母语和外语的本末倒置弱化医护人员语言文化素养外语尤其是英语的学习是各专业大学生学习的必经之路,大学英语“四六级”成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要素之一。在学术研究中撰写论文也不能缺少“外语文献”“英文摘要”,这都成为衡量文章质量和影响因子的重要参数。在求职中英语水平似乎也成为人才素养的隐性标准。在这种背景下,医护人员对于英语的学习偏重自然多过对母语的学习。对母语的系统学习早在高中毕业已结束,日益繁忙的医务工作使得医护人员无暇自学,因而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时间鲜见于医护人员中。母语和外语的本末倒置,严重影响到医护人员的语言文化素养 网络信息媒介影响医护人员语言表达能力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自媒体等媒介的普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护人员的语言表达能力。由于电脑和智能手机在社会群体中的普遍应用,严重弱化了医护人员群体的书写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网络流行语在医护人员群体的沟通交流中可谓“大行其道”,网络流行语在医护人员群体中“脱口而出”,它的使用范围、使用对象已经发生质变,严重影响医护人员的语言文化体系和正确的表达能力。但是网络语言有随意性、自创性和不规整性等特点,长此以往必将打破汉语言表达的正确结构和规则。同时,大量网络资源、网络小说、网络视频等难免“鱼龙混杂”,“没营养”的网络文化占据医护人员的业余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语言文字能力减退,语言的敏感度也会降低[2]。4 医护人员语言文化素养的提升策略4.1 创新培训理念和方式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医患关系的研究表明,医患沟通中存在问题引起的医患纠纷占98.3%[3]。因此,提升医护人员语言文化素养对于医疗行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医科类院校作为培训社会医疗人才的主要平台,提升医护人员语言文化素养是义不容辞的。医科类院校应创新教学理念,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学方式的选取上做出新的尝试和改变。如在继续教育学院开设医患沟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人际沟通技巧等人文课程或历史哲学课程,提升医护人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职业培训中,应该增加历史、哲学、文学的课程比重,尤其应注重传统文化在专业课程中的渗透,把人文精神和传统文化融入到专业学科培训中,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医护人员的人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培训方式上可以灵活多样,创新语言学习方式,“走入医院”“走入社区”,以讲座、沙龙和医患交流活动等实践的形式开展,让医护人员切身感受中华语言文化的魅力,增强医护人员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有效提升医护人员的语言文化修养 增强医护人员自主学习语言意识医护人员自身更应该注重语言文化知识的吸收和积累,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无论在培训时间的选择上,还是培训的方式与地点,医护人员都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因此,医护人员应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教育的资源优势,如参加网络培训平台的课程,进行自主学习,了解并热爱中国文化,不断探索和理解汉语的文化底蕴和掌握传统文化的精神,在实际工作中与患者沟通时,能增强理解力、同理心,熟练使用医患沟通的技巧,使医患关系更为融洽。在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和各种技能比赛中,语言文化素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化素养是影响其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语言文化素养在很大程度上是决定一名医护人员是否优秀的一个重要指标。结合医疗行业的社会热点来看,医护人员应认识到文化素养在知识技能储备中的重要性,应通过自我锻炼和主动学习来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正如周易中所载“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医护人员在学习过程中应不断地自我激励,形成强大的文化自觉意识。医护人员文化自觉意识是对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等优秀文化的深度解析。当然,这种自觉意识都体现为以语言作为载体或输出形式之一。所以,增强医护人员的语言自主学习意识应该作为医学职业培训中的重要内容 积极发挥传统文化优势影响力传统文化是汉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动力源泉,蕴藏着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的优秀文化积淀。在传统文化中,和谐、文明、礼让、品德等元素得到充分彰显,医护人员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是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一个动态过程,对医护人员保持健康积极的三观意义深远。职业培训中要把语言文化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作为培训考核的一个重要目标,注重医护人员文化价值观的重塑,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专业课程教育中,例如,中医药具有文化和科学的双重属性中,蕴含着极其丰厚的传统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具体包含着民本思想、博爱思想、自然思想、进取精神等,这对医护人员的职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4]。在医护人员的培训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掘医学理论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落脚于中国传统语言、文化和科学精神的培训,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基础去认识世界,塑造医护人员的“大医精诚”思想[5] 营造良好的医患沟通环境良好的医患关系对医患双方均有积极作用,有助于社会和谐与安定、人民健康与幸福。院方应注重营造良好的医患沟通环境,为医护人员语言文化素养的提升提供有益的平台。由于语言学习的特点决定了环境因素的重要性,在培训和提升语言文化素养中应充分发挥环境的作用。医患沟通环境需要院方和医护人员积极配合。院方应根据自身特色和理念进行人文环境的营设。例如,院方可以定期组织“奉献真情演讲比赛”“歌颂祖国主题情景剧”“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读书会”等主题活动,或举行一些文化知识竞赛或征文比赛等活动[6-13]。同时,院方经常开展“患者托付生命,医院奉献真情,你的病就是我的病”等专题职业素养讲座等。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医护人员学习语言文化的路径,也能激发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提升职业素养。5 结论在教育部和卫健委联合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医学研究与服务的对象是人,在医学教育和培训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文理医渗透和多学科交叉融合,把医德医术的培训结合起来,加强综合素质培训。医护人员语言文化的缺失,将使之不能适应新时代医疗行业的发展,将深刻影响医护人员医疗实践的结果。不能处理好不断变化的医患关系,将不能胜任医疗服务行业的任何工作。缺乏人文素养的医护人员,在医疗工作生涯中将会丧失智力挑战的能力和应答这种挑战的能力。其实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不能脱离彼此独立存在。因此在新时代从医患沟通视阈下看医护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语言文化素养的提升是我们在培训医护人员的过程中常常忽视和欠缺的,首先应该创新培训理念和方式,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专业技能,要增加开设文史哲等培训。二要增强医护人员自主学习语言的意识,不断提升个人的语言文化素质。三要积极发挥优秀传统文化优势影响力。中国传统医学原本博大精深,在中西医结合的基础上培训医护人员将会更加拓宽医护人员职业发展的路径。四要营造良好的医患沟通环境。积极建设有益的医院文化,帮助医护人员积极快速的成长成熟,给医护人员提供更为开阔的视角和广阔的平台,展示自我,锻炼自己,在实际应用中提高语言文化素养。这些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全民健康带动全面小康的新时代,是必不可缺并具有长远意义的举措。参考文献[1] 贺洁. 高校大学生语言文化素养现状调查分析[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6(7):88-89.[2] 陈国宋. 浅析汉语言文学教学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33(12):69-71.[3] 孙晓莉. 某三级医院内科医患沟通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5.[4] 张宗明.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先锋[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2):71-77.[5] 毛志强,熊官旭. 中医文化自信的根源:理论基础·精神实质·主体自觉[J]. 思想战线,2018,44(4):139-145.[6] 胡纯,许建强. “健康中国”战略下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途径[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2):60-63.[7] 张丽娜,秦茂森,倪守建,等. 中国戏曲文化对医护人员人文素养提升研究[J].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28(2):308-311.[8] 张鹏,李晓霞,孙雨霞,等. 医学院校网络通识课教育现状分析及问题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1):59-60.[9] 王军,段志光,刘星,等. 大学新生中医药文化自信集中教育探究[J]. 医学教育管理,2019,5(6):502-506.[10] 夏晓琳,马力克,邓广瀛,等. 国学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程实践研究[J].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27(5):796-799.[11] 孙志楠. 高等医学院校英语教师跨文化素养培育路径[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9,35(3):357-358,370.[12] 郑文龙. 中医文化传承断层的原因与思考[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5):1-2,12.[13] 张红梅. 提高门诊咨询台护士的语言沟通能力水平的相关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4):193-195.

文章来源:《文化月刊》 网址: http://www.whykzz.cn/qikandaodu/2021/0219/700.html

上一篇:文化视角下白酒品牌形象再设计研究*
下一篇:浅析综艺节目蕴含的文化与育人元素以向往的生

文化月刊投稿 | 文化月刊编辑部| 文化月刊版面费 | 文化月刊论文发表 | 文化月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化月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