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弘扬香榧传统文化推动香榧产业发展

来源:文化月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 引言 香榧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干果,营养丰富,风味独特,为干果中的珍品。浙江省东阳市是中国香榧的原产地和主栽区,十多年来,通过政府政策引导,企业和农户的积极参与,香榧

1 引言

香榧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干果,营养丰富,风味独特,为干果中的珍品。浙江省东阳市是中国香榧的原产地和主栽区,十多年来,通过政府政策引导,企业和农户的积极参与,香榧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功选育了东榧1号等7个浙江香榧良种,以种植香榧为主的林业龙头企业有20多家,香榧基地5800hm2,香榧年产值达2.5亿元,先后获得了“中国香榧之乡”“国家级香榧标准化示范区”“中国森林食品产业示范基地”“浙江省香榧产业基地”“浙江·东阳香榧生物产业基地”等称号。“香榧熟,衣食足”,香榧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香榧树也成为山区林农致富的“摇钱树”。

2 东阳香榧的历史文化渊源

香榧,为红豆杉科榧属常绿乔木。相传秦始皇巡游到浙江会稽山时,当地官员献上榧肉一盘,秦始皇吃后觉得余香满口,便问:“果子者,名之何?”侍从禀告曰:“榧儿也!”秦始皇一听,便笑着道:“不若名之香榧!”从此,香榧之名名扬天下。传乾隆下江南游玩时,尝到香榧,当即封为“御榧”,并让会稽百姓年年进贡香榧。东阳市香榧种植始于唐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香榧文化源远流长。南朝·梁陶弘景编著《本草经集注》“榧实,今出东阳诸郡”。唐朝苏敬等编著《新修本草》“榧实……生永昌,东阳诸郡”。清道光《东阳县志》载:“榧实,一名玉山果”“玉山在婺州,婺州榧子产于浙江”。民国年间的《中国实业志》载:“东阳年产香榧1000担”。香榧果实成熟期历经3年,素有“千年榧树三代果”之美称,是干果中的珍品,被列为朝庭贡品,驰名中外。历代名人对东阳香榧情有独钟,留下了许多赞美的诗句,宋代诗人苏东坡诗曰:“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实。”[1]

在虎鹿镇西垣村,有6000多株古香榧树,其中一株树龄达1200年以上,树高14 m,胸围8.8 m,平均冠幅18 m。该古榧树历经千年风雨,仍然生机盎然,年产量达到600 kg,为名副其实的“榧中王后”,《东阳千年榧后》入选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树名木》。据传,三国时蜀国被曹魏吞并后,刘备一子孙一路向东逃难,几经周折逃到东白山后隐世定居,繁衍成为如今的西垣村刘姓家族。刘姓家族以种榧为业,建立了一片香榧园。如今的香榧王后为当时香榧园所遗留的唯一一棵古香榧。榧后时常结出类似于“双胞胎”的果实,当地人称“双生果”,又称“夫妻恩爱果”,人们认为十分吉祥,视为珍品,作“嫁囡”礼物或赠送至亲好友。古代东阳男人与妻子或情人分离时,女方把“夫妻恩爱果”做成项链,送给男方,寄托思念之情[2]。

3 东阳市香榧产业现状

3.1 着力培育优质种苗,占领香榧产业发展高地

东阳香榧在起步时就突出科技力量,专门骋请中国林科院亚林所韩宁林研究员作为顾问,成立了香榧研究所,依靠科技发展东阳香榧。通过十多年的努力,从全国各地采集香榧品种,建立香榧资源库,成功选育了东榧1号、东榧2号、东榧3号、龙凤细榧等7个良种,获得浙江省林木良种,在全省推广应用,建立良种采穗圃,占领了香榧产业发展高地[3]。东阳市林业总场国家级林木(香榧)良种基地建设规模70.3 hm2,其中香榧种质资源收集区5.3 hm2、香榧良种采穗圃9 hm2、香榧繁育圃10 hm2、香榧试验林及示范林46 hm2,每年可提供良种接穗1.5万根。全市有香榧苗木繁育基地50 hm2,每年培育香榧苗木150万株,其中良种嫁接苗近10万株。

3.2 大力倡导科学种养,奠定香榧产业发展基础

东阳市加强培训学习,每年邀请专家举办培训班,印发《香榧栽培技术》《香榧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模式图》等技术资料,组织科技特派员下乡蹲点指导,在基地建设中全面推广“香榧规模化造林配套技术”“香榧早实丰产建园模式与栽培关键技术研究”等科研成果,科学施肥用药,做好老榧树白蚁的防治,指导人工授粉。在新建香榧基地中大力推广机械割草,现有割草机50多台,提倡尽量少用或不用草甘磷等除草剂,减少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为幼树生长提供遮荫环境。东阳市天富源农林发展有限公司在榧树边铺废旧地毯,遏制杂草生长,还有蓄水抗旱的功能。浙江森太农林果开发有限公司建立生态养猪场,年出栏肉猪2000多头,将沼液通过泵房、管道抽送到山上的香榧基地,种榧、养猪生态循环系统既实现了养猪场排泄物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又促进了200 hm2香榧的生长。许多基地大量使用油菜饼、羊粪、栏肥等土杂肥,改良板结的土壤,在幼林中套种花生、药材、绿肥等作物,发展林下经济,以耕代抚,防止土壤裸露,保护生态环境。西垣村投资10万多元,采购了50万m2的无纺布布袋,用毛竹搭架铺上无纺布,收集掉落的果实,有效减少人力成本。通过科技支撑和成果转化应用,该市香榧基地综合效益目前已提高到17.4万元/hm2,实现了“一亩山万元钱”的目标,为东阳香榧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文章来源:《文化月刊》 网址: http://www.whykzz.cn/qikandaodu/2021/0722/863.html

上一篇:关于电力企业文化与电力企业管理的探讨
下一篇:管理者对企业文化理解的六个误区

文化月刊投稿 | 文化月刊编辑部| 文化月刊版面费 | 文化月刊论文发表 | 文化月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化月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